活在信息时代,许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买了汽车,保险业务员第一时间来推销车险;新房刚住进去几天,装修的、买家具的推销电话一个接一个;订完机票后就收到航班取消以退款为名的诈骗短信。我们不禁要问一问,我们的个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

常理来说不外乎两类渠道,一种是有人“黑”进相关网站数据库等,盗取个人信息,另外一种是监守自盗,有内部人员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常见的泄露机构主要有,公安机关,交警,金融机构,快递公司,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

网络时代,伴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而来的恶果令人瞠目。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调查显示,近一年的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公民的正常生活。因此, 2016、2017年中国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领域加强了立法。在行政法领域,《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民法领域,《民法总则》首次将个人信息权利明确为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在刑法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于5月9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对个人信息犯罪相关的刑法规定进行新形势下的诠释。对企业提出更严格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要求。

法律对掌握个人信息的主体提出了更明确、更严格的个人保护信息要求,规定了违法泄露信息的法律后果和相关责任,尤其是“解释”的出台将会指导司法实践更准确地适用法律定罪量刑,对已经触犯刑法的泄露或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和主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惩处,也将对其他企图泄露或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立法在逐步完善,但在现实中,人们在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除非有实际的财产损失,否则一般会选择不处理,这样导致泄露信息的行为被执法机关发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即使有财产损失的诈骗案件中,破案率也非常低,并且由于当事人很难确定泄露个人信息的主体,尤其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要求,导致很少有人能够通过民事诉讼来挽回自己的损失。

因此,在我们等待法律变得更加完善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不随意丢弃快递、外卖订单等单据。

2、车票机票等作废票据要正确处理。在到达目的地后千万不能随意将票据丢弃,即使要丢弃也一定要无害化处理后在丢弃(例如撕的粉碎或烧毁后丢弃)。

3、保护网络上个人信息。来路不明的软件不安装,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和分享关注流信息后可分享等类的网络活动。到正规网站购物,网银、微信等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带有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相关链接的邮件不要轻易打开。

4、日常购物消费等必须留下个人信息的时候,做好相关记录收集资料和证据,一旦出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发生被骚扰甚至人身财产损失,也能尽量保留维权依据。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