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业该如何应对?

去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就应对疫情影响,要求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鼓励劳动关系双方就共同关心、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开展协商,妥善解决受疫情影响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近期部分地区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也向企业发出通知,要求企业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面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1. 什么是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

1.1 集体协商

 

集体协商机制是工会作为职工方代表与企业就涉及职工权利的事项,为达到一致意见而建立的沟通和协商解决机制,也是法律赋予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和制度之一。

 

1.2 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合同形式,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 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员工个人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标准等均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基于集体合同的性质,集体协商的重点应放在企业中绝大多数基层员工的利益上,满足其利益诉求。

  1. 企业是否必须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

根据我们的检索结果,部分地区为强制性,企业必须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不得拒绝,否则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将会予以处罚,比如江苏、深圳、重庆、上海等地。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雇主和雇员都有权要求平等协商。如果一方要求协商,另一方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20天内给予书面答复,且不得拒绝或延迟该请求。若拒绝或者拖延答复另一方平等协商要求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如逾期不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深圳市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第六十五条亦规定,用人单位拒绝集体协商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在五日内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1. 协商的主要内容?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企业和职工可以就劳动关系中涉及的多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协商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 (1) 劳动报酬;
  • (2) 工作时间;
  • (3) 休息休假;
  • (4) 劳动安全与卫生;
  • (5) 补充保险和福利;
  • (6)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7) 职业技能培训;
  • (8) 劳动合同管理;
  • (9) 奖惩;
  • 裁员;
  • 集体合同期限;
  • 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 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 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另外,针对企业和职工比较关心的奖金是否能够进行集体协商?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奖金包含在劳动报酬项目中,属于进行集体协商的范围。

  1. 如何进行集体协商?

简单来说,集体协商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是提出协商要约,此时企业或者职工方代表根据自身需求先行提出;第二步是确定协商代表;第三步是展开协商,此时形成初步的协议草案;第四步是审议通过协议草案;最后一步是政府审查备案。

  1. 我们的建议

集体协商历经漫长发展,已逐渐成为政府积极推进的以解决社会劳资矛盾、平衡劳资关系的重要举措。面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为确保合规,我们建议企业: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协商。疫情期间,企业可以采用线上协商的形式,如通过网络电话、网络会议、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协商沟通,还可以采用无记名网络问卷或者投票的形式收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606号建议的答复》(人社建字〔2020〕136号),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故电子合同形式也可以推广到集体协商的形式中。

 

2.遵守集体协商流程。在疫情期间,集体协商也必须遵循其原本的制度。在人员上,集体协商应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分别派出同等数量代表进行,每方至少三人,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一般为工会主席,而对于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可以由地区工会进行外派指导。根据相关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遵守相应的协商程序。此外,双方均可以委托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协商,如律师和法律顾问等。

 

  1. 积极与政府和工会沟通。当前,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公共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此问题,企业首先需要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做好事前报备,及时沟通。同时企业需和工会建立互信关系,在需要工会介入的情况下减少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推进方案的阻力。在必要的情形下,积极获取政府部门和地方工会的帮助,有助于推动协商进展。

 

  1. 备有预案,防患未然。在各种突发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措手不及。在应对工资集体协商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企业应当备有预案,如与职工的谈判策略,与工会的对接,以及如何协调公司的财务要求等。在确保集体协商顺利推进的同时,避免企业潜在的合规风险。